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美學
AESTHETICS 
開課學期
97-1 
授課對象
學程  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楊植勝 
課號
Phl4082 
課程識別碼
104 412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普503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開課單位:哲學系。
總人數上限:8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71Aesth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從美學史上(一)由「美」(the beautiful)到「美感」(the aesthetical)的概念發展,以及(二)「藝術」(art)理論的發展,兩方面的介紹出發,導向當代的,亦即自一九六○年代以後迄今的各種美學理論,從而對我們這個時代新的美學問題加以討論。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提供基本的美學知識,並討論當代的美學問題。 
課程要求
修課的學生當然必須出席上課,並且依據教材及參考書目預習和複習上課內容。學期的期中與期末都有考試;所有修課的學生都必須參加考試。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教材:
Dickie, George.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 An Analytic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參考書目
甲、東方語言書目(僅列繁體字書籍):
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
尤煌傑、潘小雪,《美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
史作檉,《形上美學要義》,臺北:書鄉文化公司,1993
朱光潛,《談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0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0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2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90
沈清松,《情感的理趣》,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
汪信硯,《科學美學》,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
李澤厚,《美學四講》,臺北:人間出版社,1988
周憲,《美學是什麼》,臺北:揚智文化公司,2002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9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5
孫禎,《藝術概論》,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91
孫旗,《藝術美學探索》,臺北:結構群文化公司,1992
張法,《美學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
梁實秋,《浪漫的與古典的》,臺北:水牛出版社,1986
陳木子,《藝術的創作鑑賞批評》,臺北:環宇出版社,1997
郭文夫,《哲學美學論集定本》,臺北:時英出版社,2007
程大城,《藝術論》,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3
葉秀山,《美的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葉朗,《現代美學體系》,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3
葉航,《美的探索》,臺北:志文出版社,1992
舒可文,《美是幸福的時刻》,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
黑田鵬信著,豐子愷譯,《藝術概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5
漢寶德,《漢寶德談美》,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
楊恩寰,《審美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趙天儀,《台灣美學的探求-美感世界的造訪》,臺北:富春文化公司,2006
劉千美,《藝術與美感》,臺北:臺灣書店,2000
劉千美,《差異與實踐》,臺北:立緒文化公司,2001
劉文潭,《現代美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劉文潭,《藝術品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
劉文潭,《西洋美學與藝術批評》,臺北:環宇出版社,1984
劉文潭,《新談藝論》,臺北:時英出版社,1998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
蔣勳,《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6
乙、西方語言書目(僅列英語與德語書籍):
Bernstein, J. M. The Fate of Art: Aesthetic Alienation from Kant to Derrida and Adorno.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2
Budd, Malcolm. Values of Art: Pictures, Poetry and Music. Penguin Books, 1996
Eagleton, Terry. 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s.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1990
Eldridge, Richar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Ar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Fiebach, Joachim. Ästhetik heute. Berlin: Dietz Verlag, 1978
Freeland, Cynthia. Art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Frey, Gerhard. Bausteine zu einer Philosophie der Kunst, 1976
Geulen, Eva. The End of Art: Readings in a Rumor after Hegel. Translated by James McFarlan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Gorsen, Peter. Transformierte Alltäglichkeit oder Transzendenz der Kunst. Frankfurt am Main: Europäische Verlagsanstalt, 1981
Hauser, Arnold. The Sociology of Art. Translated by Kenneth J. Northcott,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74
Hospers, John. Understanding the Art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982
John Erhard. Einführung in die Ästhetik. Leipzig: VEB 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 1972
Kutschera, Franz von. Ästhetik. Walter de Gruyter, 1998
Levinson, Jerrold. The Pleasures of Aesthetics: Philosophical Essay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McCormick, Peter J. Modernity, Aesthetics, and the Bounds of Art.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0
Müller-Wieland, Marcel. Sehende Liebe: Ästhetische Bildung des Menschen. Hildesheim: Georg Olms Verlag, 1993
Schweizer, Hans Rudolf. Vom ursprünglichen Sinn der Ästhetik. Oberwil-Zug: Verlag Rolf Kugler, 1976
Tomberg, Friedrich. Politische Ästhetik. Sammlung Luchterhand, 1973
Welsch, Wolfgang. Ästhetisches Denken. Stuttgart: Philipp Reclam jun. GmbH & Co., 1995
Philosophie und Kunst: Kultur und Ästhetik im Denken der Deutschen Klassik. Weimar: Hermann Böhlaus Nachfolger, 1987
Arguing about Art: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Debates. Edited by Alex Neill and Aaron Ridley. Routledge, 2002
The Blackwell Guide to Aesthetics. Edited by Peter Kivy.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4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Edited by Matthew Kieran.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6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上課表現 
20% 
 
2. 
討論/作業 
20% 
 
3. 
期中考試 
20% 
 
4. 
期末考試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8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一章 導言 
第2週
9/25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二章 美的理論:(1)柏拉圖;(2)聖多瑪斯;(3)十八世紀:美衰落了,品味取而代之;(4) Shaftsbury 
第3週
10/02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二章 美的理論:(5) Hutcheson;(6) Burke;(7)休姆;(8) Alison 
第4週
10/09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二章 美的理論:(9)康德;(10)十八世紀品味理論摘要;(11)十九世紀:美感(aesthetic)的誕生-叔本華 
第5週
10/16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三章 二十世紀的美感態度:(1)美感的狀態:心理的距離;(2)美感的意識:無旨趣的專注;(3)美感的知覺:「看作是」(seeing as) 
第6週
10/23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四章 後批評(metacriticism):美感態度之外的另一條進路 
第7週
10/30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五章 藝術的理論:(1)柏拉圖;(2)亞里斯多德;(3)十九世紀:藝術表達理論的新方向;(4)什麼是一個藝術的理論? 
第8週
11/06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六章 二十世紀的藝術理論:(1) Clive Bell:二十世紀藝術之美的理論 
第9週
11/13  期中考試 
第10週
11/20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六章 二十世紀的藝術理論:(2) Susanne Langer:二十世紀藝術之模仿理論;(3) R. G. Collingwood:二十世紀藝術之表達理論 
第11週
11/27  第一部 分析美學之史的介紹 第六章 二十世紀的藝術理論:(4) Morris Weitz:藝術作為一個開放的概念 
第12週
12/04  第二部 二十世紀的美學-從一九六○年代至今 第七章 一個方向的改變與新的發展:(1)藝術經驗的一個新的方向;(2)藝術理論的一個新的方向 
第13週
12/11  第二部 二十世紀的美學-從一九六○年代至今 第八章 藝術的體制理論(institutional theory):(1)早先的說法;(2)後來的說法 
第14週
12/18  第三部 美學的四個問題 第九章 意向主義(intentionalist)的批評 
第15週
12/25  第三部 美學的四個問題 第十章 藝術的象徵主義(symbolism) 
第16週
1/01  第三部 美學的四個問題 第十一章 比喻(metaphor) 
第17週
1/08  第三部 美學的四個問題 第十二章 表達 
第18週
1/15  期末考試